跳至主要內容
小說目錄
第416章 總有種要完的感覺
柳芸瞭然,這就是傳說中的腦子會了,手還不會。
或者鳳池的情況不是不會,而是降低了實力,操作意識一時半會兒沒同步過來。
鳳池看了一眼國師逃離的方向,緩緩收了劍,不疾不徐的去了鳳翼宮。
他一走,另外一隊御林軍趕緊出來收拾殘局,一部分人把小夥伴都帶走,一部分人關上庫房大門,重新上了一把鎖,就原地站崗了。
一切恢復原樣,彷彿剛纔的事情從未發生過。
反正,皇帝隔得不遠,是一點不知情。
鳳池很快出現在鳳翼宮,柳芸還在用技能追蹤國師看情況。
鳳池挑眉:“放心吧,可能死不了,但是絕對重傷。”
聞言,柳芸咻的一下將技能收回來,眼神古怪的打量鳳池:“哦,你砍中他了?”
鳳池臉色微黑,正常來說,已經砍成兩半了,實力和意識不匹配,國師才逃得一命:“嗯。”
柳芸驚喜,確認的問道:“會傷得很重?”
鳳池:“可惜被他逃了,不過,看他的樣子,若沒有什麼殘忍的療傷法子,一定會重傷不治而亡”
柳芸:“嗯,你看出來了?”
鳳池嘖了一聲:“但凡消耗皮囊的功法,如果不是意外,都很費生命力。”
“不是費別人的生命力,就是費自己的,哪能有什麼好?”
柳芸笑了:“行吧,死不了就死不了,我還打量着他們能費心費力的把那陵墓羣裏的東西拿出來呢!”
她自己,若非必要情況,實在不會專門去謀算墓穴裏的陪葬品。
如今,就連昔陽郡主的陪葬品她也沒動過,主要還是留給了雲豹軍。
當然,若是急需,她也不會矯情。
鳳池被這話逗笑了:“這麼說……那確實不能讓他死了。”
柳芸挑眉:“死了有死了的辦法,沒死有沒死的計劃,其實都可以。”
“不過,需要你費心看住他了,不能讓他禍害雲昭的老百姓。”
“若是他們自己的人,我們也管不着。”
鳳池點頭,隨即消失在鳳翼宮。
柳芸樂滋滋的放出技能去看永耀國師。
人已經回到了院落,只不過已經暈厥,被龍煜和他的弟子擡回了屋。
“這麼脆弱的巔峯高手?”柳芸注意到國師是趴在牀上的,枯瘦的背上有一條又長又大的傷口,從左肩到右下腰。
不過,傷口彷彿被灼燒過的一樣,肉皮都焦了,好處是沒怎麼流血。
看來,鳳池那把紅色的長劍非常與衆不同。
柳芸蹭了蹭下巴:“我怎麼感覺,鳳池很克這個國師?”
明顯,鳳池對付蟲子很有一套。
而國師的蠱蟲,更加適合偷襲。
只要蟲子進入體內,就是國師的勝利了。
當然,一般的江湖高手也沒有鳳池這麼會運用內勁,蟲子想近身顯然很難。
紅葉和青葉表示她們都不知道,但是隻覺鳳池很厲害。
估摸着他們在鳳池手下走不了幾招。
國師受傷,永耀使團就安靜了。
太師府則熱鬧非凡,敢情欺負姜太師說話不太利索,姜夫人的爹孃因爲喪子之痛,上門鬧過好幾次。
然後是姜夫人弟弟的夫人小妾,再然後是死者的子女,輪番着上門指責加要好處。
姜夫人焦頭爛額的同時,因爲親戚撈了不少好處走,太師府的女人不幹了,藉着這樣的理由,想方設法的往自己院子扒拉好處。
姜太師現在的情況看着就不太對勁,表面上的輔臣權利被剝奪了不說,人還躺牀了。
姜夫人孃家的人見天來鬧,別說靜養了,還在不斷生氣,總有種要完的感覺。
作爲妾室,不管有沒有子女,都得爲自己的以後考慮,不扒拉好處,未來可怎麼過?
太師府簡直一地雞毛,姜夫人因爲最疼愛的弟弟沒了,對姜太師也有疙瘩,加上一天天的鬧騰,即便破財消災也心力交瘁。
又還得看着姜太師的情況,中風倒牀,也總比直接守寡強啊!
那些妾室和子女只想着撈好處,根本就不願意伺疾。
姜夫人裏外不是人,也沒了耐心,雖然還會關心姜太師,卻變成了話嘮,碎碎唸的各種數落其他人的不是,發泄着連日來的憋屈。
這樣一來,所有事情就攤在姜太師面前,對呼風喚雨慣了的人來說,他還沒死呢,這些人一個賽一個的鬧事兒。
敢情平日裏的乖巧聽話都是裝出來的。
自以爲御下有方的姜太師開始懷疑人生,這麼多人和事跟自己預想的不一樣,生氣就成了家常便飯。
於是,姜太師的病不僅沒得到緩解,反而越來越重,胡太醫又被請來了兩次,也改了兩次藥方,表示很想放棄這樣的病人。
姜太師這麼一倒,病情還加重了,姜系一派的官員就開始人心惶惶,不少人就急着找下家,趁着快過年,走動非常頻繁。
啓王見到這一幕,嚇破了膽,生怕自己也被氣得中風了,連忙放寬心境,做人也趕緊低調一些。
他不是不清楚只要少招惹太后,就可以不生氣的。
至於納貢,啓王仗着自己補貼軍餉,拒不上繳。
要麼他就交納貢,皇帝就得立刻撥軍餉下來。
啓王這次抗拒得極爲聰明,拿軍隊軍餉說事兒,皇帝和太后也不能不管。
誰知,太后彷彿等着他說這話一樣,既然啓王用納貢來抵消軍餉,那行吧,立刻讓戶部將之前軍部的軍餉賬本給清空了。
然後廣而告之,皇室已經將之前欠的軍餉都補上了,這事兒是啓王辦的。
所以,皇室不欠軍餉了。
至於軍隊的士兵有沒有拿到軍餉,那是啓王的事兒。
若有異議,啓王擁有一切解釋權。
聽到這樣的處理結果,原本還有些洋洋自得的啓王頓時傻眼了,特麼的,之前也沒告訴他會這樣操作啊?
如果早知道,啓王哪能同意?
欠軍餉這種事情,可不是新皇時期纔有的,先皇時期也照欠不誤。
一旦發生什麼天災人禍,國庫沒有太多銀子,第一個挪用的就是軍餉。
一來銀子數目足夠大,很容易解決問題。
二來軍餉真是欠習慣了,這些人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新皇登基後,天災年年有,國庫嚴重空虛,軍餉欠得更加離譜。
啓王說得那麼好聽,實際上他自己掏錢養着的都是私軍。
其他軍隊哪裏值得他費心?
自從皇帝私庫有了大筆大筆的收益,啓王無時無刻不再想皇帝趕緊撥軍餉,哪曾想這麼一作,欠的軍餉就成他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