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小說目錄
第847章 欣欣向榮
如果是中等和下等田,這數字還會降低不少。
不過,一戶人家多一畝地,就能多一兩百斤精細的大米,每頓下米都能多煮一把,若是換成糙米和其他粗糧,只會更多,哪能不是好事兒?
對很多莊戶人家來說,一人一畝中等田地的活兒並不算什麼。
讀皇榜的秀才一陣激動,也不惱:“這是真的,太皇太后連高產的種子都能發給大家,雖然還沒有收穫,不知道高產到什麼地步。”
“這發放田地怎麼會是假的?”
“大家都知道去年朝廷跟八大家打起來了,前幾天朝廷才徹底勝利。”
“八大家手裏有不少田,太皇太后這不就急着發給大家春耕啊!再遲,就怕趕不上播種了。”
這秀才倒不像五穀不分的,對什麼時候該怎麼種地很是熟悉。
“太皇太后真是太好了,居然還分地,還按照人頭分,我有七個兒子,豈不是可以領七畝中等田?又沒有了人頭稅,今年不會餓了啊!”
有老太爺老淚橫秋的說道,突然有些激動。
他沒想到一個月就來一次城鎮,居然碰見這麼大的好消息。
秀才樂呵呵的:“不是的老太爺,按人算,你家可不止七畝啊,只要你們種得過來,不荒廢了,你老人家也算的,還有你的老伴,你有未出嫁的女兒,或者剛出生的孫女,都算的。”
“哦……”衆人震驚:“丫頭片子也一樣?”
秀才:“一樣一樣,但是你們得好好種,若是故意荒廢,或者搞破壞沒有收成,是要挨板子喫牢飯的。”
“而且,領取的田地只能自家種,不能給別人種,會有大人不定期下來巡視,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何況,舉報的賞金極高呢……”
“另外,領取的土地,第一年是要交軍用田賦的,供應糧食給打仗的士兵,這個比較高……”
秀才詳細的解說,老百姓安靜的聽着,時不時發出一些語氣助詞,那是相當的專注配合。
雖然前三年要交很高的稅,老百姓反而覺得正常了。
天下哪有白得的東西,三年高額的稅可比花銀子買便宜多了。
三年後可就是他們的了啊!
能子子孫孫傳下去的。
而且,按照現在的稅率,三年後就是十五稅一起步,只要不遇天災,自家得有多少糧食了?
老百姓都有生活過出來的智慧,涉及到土地糧食還是算得明明白白。
用三年高額稅換來土地,他們也拿得心安,至少他們付出了勞動力和代價,朝廷就不至於隨時收回去了吧!
聽仔細後,就有人打聽如何領田地,最後不知怎麼就變成皇榜前跪了一地的人在高呼太皇太后千歲。
熱鬧的樣子,完全掩蓋了秀才不得再免稅的制度。
因爲直接取消了人頭稅,大部分出身貧寒的秀才倒也沒覺得有太大的損失。
雖然能夠領取土地的,其實只有八大家田地所在地附近的老百姓。
畢竟太遠了,人家又怎麼種呢?
不過,不妨礙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因爲不用繳人頭稅而激動的心情。
就算有不忿考上秀才竟然無用的人,也掀不起任何波瀾,徹底被掩埋在周圍所有人的激動裏。
這一系列的政策,讓原本一潭死水的老百姓活了過來,精神面貌陡然就不一樣了。
一個個都無比配合人口普查。
就衝不辦戶籍人頭稅翻倍這一條,就足夠老百姓積極響應了。
人類都是羣居的,無論住得再偏僻,那都是一村子的人。
舉報的獎金時時刻刻的誘惑着周圍的眼睛,誰還能將娃藏一輩子不成?問題有什麼好處呢?
於是,人口普查的工作開展得十分順利。
只有工部忙得腳不沾地,加班加點的趕製有機關的戶籍木牌。
辦理好戶籍的人會立刻去官府詢問領取土地的事情,若是當地有土地領取,就按照能力報備。
對於老百姓來說,第一年按照軍屯交稅,也能額外留給他們一部分。
大多數人都不怕辛苦,就怕沒有土地可種。
只不過,報備後需要調查資產才能分配。
官府大大小小的官兒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天不亮就出門,打更了還不定回。
不過,這樣的他們是被老百姓真心實意捧着的,感覺完全不同,幹起活來也特別有勁。
可以說,不出三日,雲昭整體的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
就在這一項項政策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時,沒人特別注意到城裏的流民和乞丐少了。
因爲人口普查,大多數流民也是憑自願,要麼入伍,要麼返回原籍,這樣朝廷肯定不會再管後續。
四肢健全的乞丐也有選擇,要麼入伍,要麼朝廷給安排活計。
反正柳芸發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手。
肯定有飯喫,可想偷懶就不可能了。
而年紀還小的乞丐,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被幾波人挑過了。
柳芸的暗衛,暗龍衛,錦衣衛和六扇門……可都需要培養新鮮血液啊!
這些部門,更喜歡補充這類沒有家屬的新鮮血液。
如果實在不適合練武的,要麼分去柳林書院半工半讀書,將來回報朝廷或者書院。
要麼就去報社跑腿過日子,還有各種各樣的崗位可供選擇。
什麼?童工?
咳咳,雲昭可沒這法律。
什麼?福利院,善堂?
呵呵,不存在的。
雲昭發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手,全國各地的乞丐都不一定夠分呢!
哪有功夫養閒人?
何況,很多經歷豐富的孩子,其實也願意做事情來換取生存資源。
如今這時代,人力廉價,其實很多地方都不一定非要成年人才能勝任,小孩子也能體現價值。
只要柳芸管轄範圍內,不發生壓榨剝削勞動力,正常做工就沒問題。
在農家,又有多少孩子是完全不勞動的?
不知不覺中,雲昭進行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太皇太后,秀才不免稅的事情果然沒有人鬧。”諸葛明覺得太皇太后這辦法確實不錯。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稅改和土地分配給吸引了,秀才的數量跟廣大人民羣衆比起來就是毛毛雨。
沈丞相雖然忙,但是精神特別好:“太皇太后,這下一步要……怎樣?”
柳芸輕笑,掃了一眼沈丞相,諸葛太師,御史大夫和六部尚書。
都算是心腹了,保證她的政策能夠實施良好。
“開春了,永耀那邊沒什麼動靜嗎?”
兵部尚書出列:“暫時還沒消息傳來,大臨內部爆發了瘟疫,雖然被突然出現的醫者給控制住了,可後續還有很多事兒,已然自顧不暇,暫時還顧不上來找麻煩。”
柳芸點頭:“下一步啊,自然是……修路。”
水泥都出來了,不修路幹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