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小說目錄
第840章 關你們什麼事兒
能拿着家當回去,就等於有了本錢。
只要受得住,過點自己的小日子是沒問題的。
而且,有先皇嬪妃的身份,就算不被捧着敬着,至少不至於再被強賣強嫁。
誰敢逼着先皇的女人再嫁?一大家子都不要命了麼?
大多女人才十幾歲,有些甚至只侍寢過一次,不想再嫁嗎?
想啊,但是她們不敢。
柳芸倒是沒有明說不讓再嫁,也不好說她們可以隨意。
人太多了,並非每個人都能遇見個好的。
到時候肯定會有很多家庭矛盾,到時候女方喫虧了,多多少少會抹黑到先皇的名譽。
她也料不到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萬一鬧大了還怨懟是她讓再嫁的就心塞了。
可如果就這麼將一羣十幾歲的小姑娘困一輩子,她也下不去那個口。
所以,懿旨根本沒有提這方面。
要不要再嫁,就看她們自己吧!
或許有勇氣去爭取,會過得珍惜一些,結局或許就沒那麼糟糕。
“主子,善尼寺火災,一共死亡九人,都是先先皇當年的嬪妃。”
“其餘的,有幾個伺候的宮女被燒傷,倒是沒有生命危險。”
紅葉彙報得說道:“剩下的都安全,當年先先皇留下的人都差不多了,知情的宮女都封了口,帶回了皇宮。”
“被接回去的人選裏,都是不知情的……”
柳芸嘆了一聲:“哀家終究還是不一樣了。”
“若是以前,哀家定然不會隨便開口就要人命的。”
“這些人原本是受害者,最後也變成了助紂爲虐的。”
人活一輩子就那麼多年,善尼寺也是需要傳承的。
否則不會這樣變本加厲。
這些人雖然死有餘辜,可重點是,現在她也能下這樣的命令了。
“有漏網之魚也沒關係,傳聞終究是傳聞,他們沒有證據的。”
“皇宮這麼大,主子少,到處都需要人氣,需要打掃,否則十幾年後能不能住人還是個問題,給回宮的宮女安排點輕鬆的活度日吧!”
柳芸可不想到處荒廢宮殿,等幼帝長大娶妃,又得花一大筆銀子修葺。
主子少,可奴僕多啊,多看着點,多保養一番,將來也能少花一筆冤枉錢。
最重要的是,給這些人找點活兒幹。
紅葉應下:“奴婢這就傳話內務府。”
柳芸像是想起什麼:“讓魏嶽好好管理東廠的人,他們的活動範圍是皇宮,以及皇宮發佈的某些命令。”
“不該伸的手就別伸,否則,錦衣衛不會跟他們客氣。”
“我們的人倒是不擔心,可東廠吸納了不少原住民太監,就怕這些人心大了,不安分。”
前世歷史上的東廠西廠,以及錦衣衛矛盾頗多,朝廷一度被宦官把持,也是因爲上位者的縱容和玩弄平衡之術。
都有過界的行爲。
在她這裏,斷不會允許的。
而且,她不想壓着錦衣衛,東廠的人惹了事兒,就自己擔着吧!
肯定也不能留給幼帝一個尾大不掉的東廠。
再怎麼說,柳芸也不可能把自己活成先先皇那麼坑的。
目前錦衣衛,武功稍微高點的都是自己人,原住民的新鮮血液都只是最基層的實習錦衣衛。
暫時不用擔心勢大,不過某些方面的思想教育從一開始就得提上日程。
她不能保證這些勢力永遠不出問題,可一兩百年內還是可以的。
皇宮又熱鬧了一天,再重新歸爲平靜。
有的人家是真心接納女兒回去的。
有些人則是不得已的接受。
於是,上早朝的時候,不少人還爲此爭論了起來。
覺得這不符合倫理朝綱,先皇的女人怎麼能再回家呢?
萬一這些女人還有再嫁的心思,豈不是對先皇不忠?
死者爲大,先皇都駕崩了,還要戴不知道多少頂綠帽子,這讓皇室的臉面往哪兒擱?
這些官員都是男人,說起來簡直義憤填膺,特別理直氣壯,還感同身受。
聽到綠帽子,柳芸的表情很微妙。
被戴得最多的是之前的皇帝啊!
善尼寺都變成青樓了,他們知道嗎?
對,她都忘了,待會兒下朝去小佛堂給先先皇上炷香,這麼大的事兒怎麼能不及時告知呢?
一定要讓先先皇好好知曉一番纔對得起他生前的風流快活。
等文武百官分成兩批吵得差不多之後,柳芸才閒閒的說道:“你們這麼關心先皇的嬪妃做甚?”
一句話,覺得有違朝綱祖制的卡殼了。
做甚?對,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說他們不想養做過後妃的女兒?因爲無法再嫁,就得養一輩子了,未來還不知道生出多少矛盾。
還是覺得皇室丟臉,他們也跟着沒臉?
呃……這些理由合適嗎?
他們敢說出口嗎?
柳芸冷笑,一羣渣渣,一句話就讓他們不敢開口了,憑啥在這嘰嘰歪歪?
“每個回家的嬪妃,朝廷都替她們立了女戶,要如何過日子,她們自己能決定。”
“上天有好生之德,先皇也心疼跟過她的女人,不忍心看她們常伴青燈過一生。”
“都是些小姑娘,後半輩子還長着呢,所以先皇早有這樣的遺命。”
“寧願自己受非議,也要讓她們好過一些。”
“你們鬧得這麼歡……莫非有什麼想法?”
鬧騰的官員:“……”
遺命,什麼遺命?
先皇的遺命是不是太多了?怎麼總在關鍵得時刻冒出來?
可冠上這樣的名頭,他們還能怎麼反駁?
沒聽到先皇的遺命是他們的事,太皇太后說了有,誰有證據說沒有?
不過是羣大臣,先皇有什麼遺命難道全跟大臣說?
而且,先皇死之前確實還拖了很長時間,能交代的事情可多了。
一羣大臣虎頭蛇尾的,太皇太后一開口就不敢鬧了。
沒理由啊!
難不成他們敢說對先皇嬪妃有什麼想法?
就算心裏真的想,嘴也不敢嗨。
在太皇太后一臉關你們屁事兒的神色中,這事兒徹底癟了。
擁有了女戶的嬪妃,也不一定非要回家的,只不過大多沒有勇氣獨居,都會選擇回家。
雖然只在善尼寺住了一個多月,可那種彷徨和清苦孤寂能夠被銘記一輩子。
她們再也不要回去,無論是回家,還是獨居,一個個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安分得很。
這件事很快就消失在衆人的八卦中。
畢竟善尼寺離得遠,也不允許外人踏足,裏面住的人跟大家的關係也不大。
反倒是朝廷頻頻大動作,關係着很多人的利益,所有人都不願意忽略。
這事兒,還得從二月二,新帝登基後說起。
藉着新帝登基,柳芸雖然沒有搞什麼大赦天下的事情,卻放開了很多壟斷的生意。
比如筆墨紙硯,鹽,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