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小說目錄
第841章 難道他們中有奸細
之前只是局部放開,現在是全面放開。
跑商的商戶,只要願意做這類生意,都能拿到貨。
但是暫時不能出雲昭交易。
而且,有規定的價值範圍,無論跑多遠,不得高於某個價格。
覺得有賺頭就做,沒賺頭就不做。
不得不說,自從鹽的價格降到一定程度後,之前暗地裏集結的一些鹽幫勢力是被迫解散了。
其中可沒少八大家的份子錢。
他們掌控的鹽渠道,怎麼也做不到朝廷那般便宜,哪裏還有什麼利潤可言?
與此同時,柳芸放開了海禁。
扶持各地造船業的發展。
雲昭不是沒有造船業,畢竟有那麼多運河呢!
只不過戰船的研究幾乎荒廢了。
朝廷政策一變,各地的造船業都在井噴式的發展。
紛紛加班加點的製造船隻,準備出海撈金。
雲昭開國一百年是沒有海禁的,海上的發展也比較繁榮。
後來,有一任皇帝時,無良官員和商戶聯手常年欺壓漁民,不僅壓價海貨,還逼着漁民下海撈珍珠,採摘珊瑚等珍貴海產。
可想而知,那些年死了不少人,治安非常混亂。
壓迫剝削到極致,加上發生了海嘯的天災,就引發了災民暴動。
爲了解決根本問題,當時的皇帝就下了禁海令。
非常徹底的那種,不允許任何人私自出海,也不允許個人大量的海貨交易。
所以,當初柳家給柳芸送了好幾箱好貨,裏面的珍珠都是上好的新鮮貨,都是哪兒來的?
很多東西杜絕不了,海邊討生活的老百姓日子只會越發艱難。
當然咯,海禁,只是不允許私人的一些大動作。
但是能拿到官府的批文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海。
只不過回岸後需要上繳的稅異常重,久而久之,出海的人少了,造船業也得不到太大的發展。
可不得不說,有海禁的這些年,沿海城市的治安好了很多,就是生活水平比較低,老百姓過得艱苦。
海禁一開,不少大膽的都起了出海的心思。
就算不一定能去到別的大陸,可海禁這麼多年的海上資源被養得異常豐富,肯定會有不少收穫的。
柳芸自然鼓勵海邊的漁民光明正大的出海,然後正常交易。
別再偷偷摸摸的進行地下交易,賣不到什麼銀子,還非常危險。
造船業都荒廢了,很多老百姓只能一直使用縫縫補補的舊船,在茫茫無際的海上豈有安全可言?
總之,關於海上貿易,柳芸夥同重臣出臺了不少具體的細則。
保證了老百姓交易的價格,也派了不少年輕有幹勁的官員去海邊城池執行新政策。
同時,還公佈了曬鹽之法,讓閒賦在家的老弱病殘勞動力也能增添一些進項。
羣衆的力量是強大的,柳芸的人之前準備了一年多才能滿足雲昭的市場所需,等夏季到來,老百姓能夠曬鹽賣給官家。
整個雲昭的鹽市才健康,才徹底盤活了。
光靠她的人制鹽本就不是長久之計。
然後,柳芸還讓人將不少新奇高產的種子發了下去。
領養肉食牛羊等家禽的政策也在整個雲昭推行 。
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讓原本就對太皇太后敬仰的老百姓,越發感激尊重。
雲昭各地,不少人家都自發的給太皇太后立了長生牌,每日三拜九叩的,可虔誠了。
朝廷的政策多,需要落實也要人力。
這時候衆人才發現,當初六扇門成立就清理全國刑獄竟然還附帶了其他的效果。
那時候每個地方至少有一個六扇門的捕快辦案,以至於各地衙門都有了六扇門的眼線。
所以,哪些地方施行了新政策,哪些地方沒當回事兒,柳芸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柳芸立刻派了大大小小的欽差巡撫,全皇朝巡視。
發現陽奉陰違的,從重處置,殺雞儆猴,絕不姑息。
很多官員不料上面的人來得這麼快,猝不及防就中招了。
從重處理,大多全家流放,三代以內不許參加科考。
老百姓倒是沒什麼想法,歡天喜地的迎接新政策,未來的好日子肉眼可見。
倒是官場中的大小官員噤若寒蟬,覺得太皇太后手段真狠,略顯殘暴。
當然,沒人敢嚼舌根。
柳芸有技能,自然知道有些人怎麼議論的,她倒是不太在乎。
之前的官場是什麼情況不知道嗎?
最好的官,都是得過且過的那種,手段不狠一點,再好的政策也落實不下去。
過年的時候纔拿了她的福利,這些官還不幹事兒回報一下她,留着有什麼用?
官場經過柳芸明裏暗裏的好幾次清洗,有了不少的空缺。
沈丞相和吏部忙裏忙外的將新進進士和往屆科舉遺留的進士給安排下去。
接受了社會毒打的往屆進士被突降的餡兒餅砸中,一個個都非常驚喜,正氣還有,還多了一絲穩重謹慎。
新一批進士則正是壯志凌雲的時候,激情上任,兩批人馬相輔相成,給整個皇朝注入了新活力。
清理了一波不幹實事的地方官員,官府終於像個樣子。
頒佈的新政策終於逐步落實。
唯一想嘔血的只有八大家。
他們就想趁着新皇登基沒多久,掀開皇室的醜聞。
順便將剛封的長公主給搞臭了,多管齊下,皇室的名聲將一落千丈。
他們已經算到太皇太后唯一的女兒名聲臭了,到時候別的皇朝來求和親,十有八九百官都能逼得太皇太后將公主遠嫁了。
要說他們圖什麼?
呵呵,八大家送了八位嫡女進宮,結果被糟蹋成那樣,諸位家主都想讓太后嚐嚐女兒被人踐踏的滋味。
當然圖太皇太后心塞,還圖能將這老婦給氣死了最好。
結果,他們還沒將公主引去善尼寺,還沒大肆宣揚這醜聞,善尼寺居然起火了。
更離譜的是,那火就像長了眼睛一樣。
燒死了主事人和一衆知情人。
新人全都沒事兒?
這裏面要是沒貓膩,他們能把腦袋摘下來當球踢。
可他們糊塗的是,太皇太后到底啥時候知道善尼寺事情的?
如果早就知道了,爲什麼現在才處理善尼寺?
按照他們的想法,太皇太后對這種事情不能忍纔是,怎麼還會留着?
可既然留了,爲何又突然動手了?
這邏輯不通啊!
所以,太皇太后更大可能是才知道的,那是怎麼知道的呢?
他們行動這般隱蔽,太皇太后突然知道不說,還提前出手毀滅了一些證據。
難道他們這方有奸細?
【啊,這幾天真是冷死了,大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