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后只想咸鱼》(101-200)

小說目錄

第110章 哀家大人大量不計較
  黃大人腦子都快炸了,明顯被牽着鼻子走,有些運轉不過來。
  太后娘娘的話看似有所選擇,可真正能逃脫的路子都被提前堵死了。
  比如,想要將所有事情推給已死的黃妃是不行的,太后娘娘在黃家竟然準備了證據。
  黃大人不覺得太后在虛張聲勢,她敢這麼說,定然有實證。
  縱觀幾次交鋒,太后總有奇怪的邏輯能把人繞暈之外,也從不只打嘴炮。
  只要說出口,必然有證。
  姜太師終於發揮了盟友的友愛,避開這些坑,反問:“太后娘娘,黃大人好歹是國之重臣,在未證明其有罪之前,何人敢擅自搜查黃府?”
  “有人發現?太后娘娘是指什麼人呢?可敢當面對質?”
  “莫非太后娘娘下過什麼不可告人的命令?否則,太后如何知道?”
  聞言,諸位大臣眼睛一亮。
  黃大人更是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們被太后碾壓得太慘了,多少有點沒面子。
  姜太師突然找到一個犀利的切入點,還能反將太后一軍,衆人都有種終於能還手一次的爽感。
  太后若是私自命人搜查黃府,必然威信掃地,再也沒臉質問黃大人,反而要給大家一個解釋。
  不然,這次是黃府,是不是下次就輪到他們了?
  細思極恐,大臣們不約而同的菊花一緊,莫名有種同仇敵愾。
  若太后不想承認,那就得棄車保帥,將提供證據的人交代出來。
  姜太師也給了太后一次二選一,不少己方人員暗暗點贊,期待着太后的回應。
  皇帝呼吸一窒,感受到了莫名的緊張。
  之前都是母后給別人挖坑,現在是別人給母后挖坑了,母后能怎麼應付?
  至少他腦子動了動,滯帶成了漿糊,想不出辦法來。
  柳芸喝了口茶,覺得茶水的滋味回味甘甜:“不可告人的命令?姜太師指的是什麼?”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這人啊,在做,天在看。”
  “雲昭的兒郎都是好樣的,心懷大義,計利天下,看不慣有些人表裏不一,藏污納垢的,主動獻上證據,好教某些小人無所遁形,百口莫辯。”
  見姜太師還想開口,柳芸率先堵了過去:“怎麼?對於這種捨生取義,將身家性命置身事外的俠義之輩,姜大人還想報復不成?”
  “皇兒,這種不吝其生的證人,怎麼都要保護好了,否則,將來還有什麼人敢微言大義,爲國爲民?”
  姜太師一噎,還張着嘴沒能閉上。
  御書房一片寂靜。
  不就是黃府有叛徒?內部人員找到的證據嗎?
  突然拔高了好幾個檔次,所有人都驚着了,哪裏還敢針對?
  先不管是誰,太后都這麼說了,那所謂的“證人”若是掉了一根汗毛,姜太師都不容易脫罪。
  挖坑不成,還被倒打一耙,太后上輩子怕不是屬天坑的吧!
  顧左右言他?哦不,是姜太師你坑挖偏了啊,太后怎麼就安然避過去了呢?
  皇帝回過神來:“母后說的是,這人有功,該賞,若是有人敢動他,必然心虛,爲了殺人滅口。”
  姜太師一抖,連忙找補:“太后和皇上說笑了,微臣只是疑惑纔有此一問,既然是證人主動提交證據,自然跟太后無關了。”
  “微臣失言,還望太后娘娘海涵。”
  柳芸嗤笑:“無妨無妨,哀家大人大量,不計較。”
  “反正不只是姜太師,你們好多人都經常失言,說話不算數的時候也比比皆是。”
  “前一刻說過的話,後一刻就能全部推翻……哀家啊,都習慣了。”
  百官倒抽一口涼氣,這滿滿的諷刺,他們竟然無力反駁。
  仔細一想,每次太后挖坑,他們不就是在各種選擇中不斷反悔試探嗎?
  不少臉皮薄的都老臉一紅,臊得慌。
  皇帝:“……”
  喂喂,母后,這話打臉打得山響,還進行得下去嗎?
  柳芸可不會替別人尷尬,緩緩的將話題拉了回來:“既然沒有意義,哀家也不追究,就說回之前的事。”
  “黃大人,根據證據顯示,就算你不知情,你兒子必然知情,而且還跟黃妃你儂我儂,呵呵……”
  “當初又是抱着什麼樣的心態將黃妃送進宮的呢?”
  黃大人薄薄的官服早就溼透了,額頭已經瀑布汗,接二連三的打擊早已經讓他分寸大亂,“噗通”一聲跪了下去。
  “不……不是,子顯不是微臣兒子……”
  眼見這話又要反悔,姜太師覺得不妥,厲聲說道:“黃大人,你兒子的這個字雖然知道的人不多,可事實就是事實,豈能因爲脫罪而拋棄父親取的字?”
  黃大人一個激靈,居然還能狡辯:“回太后娘娘,微臣的意思是,子顯雖然是兒子的字,可信中之人並非兒子。”
  “同名罷了,微臣的兒女定然清清白白,怎麼可能做這種不倫的齷齪之事?”
  柳芸在內心替黃大人鼓掌,這夫妻倆真的有急智。
  可惜了,居然是敵人:“哦?這麼說,信中的子顯另有其人?那是誰呢?”
  黃大人啞然:“微臣,微臣不知……”
  柳芸挑眉:“黃大人,你女兒身爲嬪妃,卻跟別的男人私相授受,就算你不知,也不無辜喲。”
  表情一凝,聲音一沉:“該承擔的後果,一分都不會少。”
  想一推四五六?已經晚了。
  沈丞相突然朝幾位老先生要了書信,看了幾眼說道:“太后娘娘,這信,或許並非黃妃娘娘所寫,定是有人栽贓誣陷。”
  聞言,皇帝心口一緊,寬袖下的手指死死扣着玉扳指。
  柳芸掃了他一眼,上下打量着沈丞相。
  果然都是老狐狸,終於發現了關鍵。
  整件事的線頭根本不在於子顯是誰,也不在於這信件是寫的親情還是愛情。
  而是,這信到底是不是黃妃寫的。
  文武百官頓時也反應過來,露出一絲喜色。
  對啊,他們之前都被太后牽着鼻子走,仔細想想,只要黃大人能夠證明這信不是黃妃寫的,那後面的一切坑都將不存在啊!
  一羣大臣完全不知道信的真假,只想到能這麼做就脫罪了。
  他們雖然喫瓜看戲,但是並不希望太后能贏,他們跟姜太師黃大人才是一條船上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