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小說目錄
第326章 談教育
牧嬸做了西紅柿臊子的雜麪。
胡芯兒看到是雜麪,欣喜道:“大嬸,你怎麼知道我愛喫雜麪啊,看來我來喫飯是對的,今天我可要多喫兩碗。”
雜麪是用豌豆做的。
雜麪一上桌,一股濃重的豌豆麪味迎面撲來,配上臊子,聞着都饞。
要是換成羊肉臊子,那這味道該有多絕呀!
胡芯兒很愛喫雜麪是因爲她媽媽擀的一手好雜麪,又細又薄,這手藝還是和外婆學的。
只可惜到了她這裏,喫可以,做不行。
連白麪都不會和,雜麪更不會了。
沒想到在這裏哈愛能喫到這樣的美味。
牧嬸把涼拌豆條放上桌,笑着道:“我還說不知你愛不愛喫,要是不愛喫,那裏還有掛麪,愛喫就好,多喫點,我做的可不少。”
“今年的地被水澇過了,怕其他主食不夠喫,所以今年沒種豌豆,這豆子都是去年的。”
“不過,這豆子可是很好的,前些天我推的時候,豆瓣很黃。”
牧嬸把煮好的面每人面前放了一碗。
“嗯,看着雜麪也黃,一定很好喫。”
“那是當然,老師,我奶奶做的雜麪可好喫了,村裏都有名呢!”
牧偉和幾個孩子在一個小桌子上坐着,幾個孩子坐着飯桌前倒是很安靜,大人沒動筷子,他們饞歸饞,倒是沒有人先碰筷子。
“那你可是有口福了。”
“哎,有啥口福啊,逢年過節才喫一次。”牧偉像個大人似的嘆了一口氣。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孩子們喫的快,一會喫完就去玩了。
他們這桌說着話。
“牧偉這孩子越大越難管了,也幸好胡老師不嫌棄,還幫我管着這個小子。”
牧大嬸也接着牧原山的話問,“對了,芯兒,你是怎麼讓這小子聽話的,他這幾天回家不用我們追着嘮叨,自己還會翻書看,去你那裏補課,雖然不情願,但還是主動去了。”
“要是我們的話,這打上也未必有這麼聽話,他爹孃把孩子丟在這,一天也不管,就我和你叔兩人管。”
“你叔忙,我又不識字,這小子能偷懶就偷懶,這幾天不僅學習態度改了不少,還主動洗腳洗臉,真是變了天了。”
胡芯兒放下碗,微笑着說:
“其實牧偉很聰明,就是聰明用在玩上了,他不是喜歡當兵嗎,順着這條線抓起來,就容易些了。”
“就這麼簡單?”
牧大嬸驚訝道,要是真這麼簡單,那他們說的怎麼不聽。
“再加上他需要的東西,比如利用他的性子,讓他主動做一些他不願意做,卻不得不做的事。”
“孩子們其實很簡單,我們沒辦法管,說他們不聽話,其實是我們對他們的理解太少,甚至不理解,還會把我們的想法強加在他們的身上。”
見牧大嬸一臉疑惑。
胡芯兒只得再說詳細一點。
“比如,一加一等於二,就是不識字的人都知道,可學前班的孩子們未必就知道。”
“這就是因爲大人們即使不識字,他們經驗也足,見得多,看得多,那自然就知道了。”
“而小孩本就是一張空白的紙,他們纔開始豐富這個畫面,不能說他們笨。”
胡芯兒問牧大嬸,“大嬸,我問你,你說葡萄是什麼顏色的?”
“紫色的啊!”牧大嬸想也沒想就回答。
“那要是我今天上美術課,讓孩子們塗葡萄的顏色,他們塗成綠色的,那你認爲是對還是錯?”
“當然是錯的。”
“大嬸,其實你沒錯,孩子也沒錯,錯的是我們相互沒換個角度思考,同時,也把我們的想法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
“這個怎麼說?”
牧大嬸都不喫飯了,停下筷子聽着。
牧原山坐在一邊抽菸,也不和牧騰說話,看着若有所思。
“葡萄可不止是紫色的一種,還有綠色的,粉色的,甚至還有其他的顏色,而我們見過的就有兩種,一種是綠色,我們稱它爲白葡萄,另一種就是紫葡萄。”
“只是紫葡萄見得多,下意識的就認爲葡萄是紫色的。”
“不光如此,要是孩子畫的是未熟的葡萄呢?不熟的紫葡萄也是綠色的。”
牧原山微微點頭。
牧大嬸恍然大悟,“懂了,你的意思是我們做大人的太那什麼來着。”
“專橫!”
“對對,就是這個。”
“所以,很多人仗着自己是父母,說什麼都是對的,孩子就得聽,完全不問孩子的想法,時間長了,他們就叛逆了,表面服從是因爲怕拳頭,後面就反着辦事了。”
“聽了你的話,我怎麼感覺我覺得之前都做錯了,還學到不少,以後我也按照你說的來,多問問孩子們的想法。”
牧原山毫不客氣的打擊她,“我看未必,這聽着容易,做着可不簡單。”
這個,胡芯兒也同意,要保持長久更難,和熊孩子想要保持自己的耐心,那可真是比登天都難。
要不然也不會有被孩子逼的嚎啕大哭的家長。
也不會有像瘋子一樣的父母。
“那你可看好了,以後我一定要讓這羣孩子聽我的。”
牧大嬸很自信。
胡芯兒淡笑。
“總之,芯兒,真的要好好感謝你,你那麼忙還要幫這小子輔導作業,我真的不知說什麼好了。”
牧原山這次贊成她的話,跟着點頭。
“嬸子客氣了,我放學也沒什麼事,再說我就是他們的老師,這本就是我分內的事。”
“學校要是需要什麼,儘管說。”
牧原山的這句話就是對她工作最大的認可和支持。
……
星期天。
胡芯兒把寫好的稿子帶上去學校。
還沒出巷口,就被身後趕來的劉蓉喊住。
“芯兒,今天是你給大家開會嗎?你現在真的是越來越厲害了。”
劉蓉看到她手裏的稿子,就知道是這樣。
一開始就覺得她嬌嬌弱弱的,啥都幹不好,要不是有牧隊長時時刻刻的護着,能喫不少苦頭。
因此,她也生出憐惜之情,本想幹活的時候能幫就幫着點,大家畢竟一塊。
沒想到,她就一次出聲,後邊源源不斷的受益人卻成了她。
還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位看起來嬌弱的姑娘,本事大着呢。
她眼看着村子不斷的變化。